【學好中文】小學生討厭閱讀理解作文 作家教4大技巧助提升閱讀寫作能力

升學教育

發布時間: 2021/01/11 19:33

最後更新: 2021/02/05 12:59

分享:

分享:

作家兼牛津大學出版社副編務總監劉偉成博士分享4大技巧,幫助家長協助小朋友提升閱讀及寫作能力。

語文能力宜從小培育,有說學中文比學英文更難,小朋友愈大愈難掌握中文。孩子在聽說讀寫方面各有優劣,不時聽到家長大呻孩子討厭閱讀,看到閱讀理解和作文都耍手擰頭,可以怎麼辦?作家兼牛津大學出版社副編務總監劉偉成博士分享4大技巧,幫助家長協助小朋友提升閱讀及寫作能力。

香港土生土長的作家劉偉成博士創作了不少詩集及散文集,現為牛津大學出版社副編務總監,也是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創作學系兼任講師,教授寫作、編輯與出版的技巧,寫作及編輯經驗豐富。劉博士有感現在不少家長「為操卷而操」,不知不覺令孩子失去對中文的興趣。

劉博士坦言香港的語境存在困難,強分聽說讀寫,他認為初小應由聽說開始來帶動讀寫,從聆聽先取得語感,再閱讀篇章。可是,現實是學習看重成績,初小已需應付閱讀理解,不過劉博士認為「考卷100分並不代表語文好」。

1. 父母從小講故事最有效

家長經常問如何提升小朋友的閱讀及寫作能力,劉博士首推「父母講故事」,只是他知道在職家長回家總是要跟進孩子的功課,卻忽略了講故事的重要性。他表示︰

學語文是親子活動,父母攬住小朋友講故事,令他們有安全感。而小朋友聽父母講故事時,培養專注力又可以辨別音節。這些都幫助幼兒前額葉發展自制能力。

劉偉成博士表示,「父母自己不看書,要求小朋友愛閱讀是不可能的。」(黃建輝攝)

劉博士提及想小朋友喜歡閱讀,要先問父母有沒有閱讀習慣,夫妻一起閱讀久而久之才能影響小朋友,他強調「父母自己不看書,要求孩子愛閱讀是不可能的」。他指出語文記載情感與感受,小朋友學好語文的基地在家裡,單單通過學校的授課形式是難以掌握語文。

2. 圖像刺激思維引發想像

圖像最先刺激小朋友,加上圖畫本身有故事性,能吸引他們的閱讀興趣。劉博士以啟思出版社的中文科補充系列《閱讀越愛讀》為例,學生先透過圖畫幫助理解篇章,比只閱讀篇章文字更容易理解,並附有「大腦袋長知識」部分,提供課外知識增添趣味。劉博士解釋︰

先看圖後閱讀,透過簡單的遊戲再進入文字,小朋友會消化得更快。

很多家長追求補充練習的模擬答案(Model Answers),方便為孩子核對答案,但劉博士稱設有開放式問題(Open-ended Questions)較理想,能引導小朋友思考。即使劉博士編輯了無數中文科補充練習,但他並不贊同操練,認為補充練習只作為輔助學習,家長亦不應盲目陷入操練文化,不諱言「買一本故事書比補充練習更有用」。

點擊圖片放大
+2

3. 親子互動突破閱讀理解

有小朋友抗拒閱讀理解,劉博士建議家長可當故事講給孩子聽,或直接讀一次,讓他們知道當中的分別,之後不妨再叫孩子讀一遍加深印象。小朋友出於好奇心想知道更多,從中又能引起他們的想像及聯繫。

他提醒家長面對孩子的問題,不宜一味講「你第時大個就會明」等說話,既容易流失親子話題,而且失去訓練小朋友思維的機會。劉博士笑言︰

如果你被小朋友問到口啞,恭喜你,你的小朋友好聰明。語文是一種邏輯思維,建立小朋友的思考語言。

4. 用「IDEA」寫作捕捉靈感

劉博士有數十年寫作經驗,當中創作的散文集《持花的小孩》獲得第十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散文組推薦獎、詩集《陽光棧道有多寬》獲第十三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新詩組首獎。不少小學生對作文產生恐懼,摸不著頭緒,總是難以下筆,劉博士分享捕捉靈感的「IDEA」過程,由小學的「Release」階段再進深至「Enlighten」。

點擊了解捕捉靈感的「IDEA」過程︰

點擊圖片放大
+3
+2

日常生活不乏訓練寫作能力的機會,劉博士舉例簡單如「在送給媽媽的圖畫上寫兩句」,小朋友稍大則可以寫下對喜愛圖書的感受,直至他寫到自己的一篇文章,劉博士形容寫作過程就如抆線頭。他曾遇上家長問如何令小朋友寫作獲獎,從而豐富個人資料檔案(Portfolio),他坦言小朋友寫作未有深刻感受,要先從一些他們較有感受的題目入手。

TOPick推出小學各級工作紙,參考名校精選試題,鞏固知識,緊貼學習進度。立即免費下載︰bit.ly/2X96KAZ

記者:駱秀玲